扫一扫加微信
复读生在参加新一年高考时,不会直接使用去年的完整档案,但原档案中的部分材料(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)仍有效,并需结合新生成的报考材料重新建立一套高考报名档案。以下是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及注意事项:
一、档案处理基本原则
1.重新建立报考档案
复读生需重新进行高考报名,生成包含最新个人信息、志愿填报、体检记录等的新档案。报名时需填写户籍所在区县的“往届生”身份(而非原毕业学校名称),并完成现场确认(含身份核验、照片采集等)。
-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可沿用:原学考成绩的考籍号可用于报名,成绩仍影响部分高校录取。
2.原档案的用途与转移
- 原档案作为学习经历证明需妥善保存,但不可直接用于新高考;
- 若转校复读,需将原档案从母校取出,提交至新复读学校或户籍地教育局。
二、不同复读场景下的档案处理方式
复读类型 | 档案存放方 | 移交流程 |
在原高中复读 | 原学校档案室保管 | 无需自行提取,次年录取后由原校统一邮寄至大学。 |
跨校/机构复读 | 学生自行保管 | 从原校取出后,高考报名时交至新学校或户籍地教育局。 |
在家自学复读 | 原校或自行保管 | 若原校拒绝保管,需自行保存(不得拆封),录取后交至大学。 |
关键提示:
> - 若原校拒交档案,可向教育部门投诉(学校无权扣留毕业生档案);
> - 严禁档案造假:复读学校伪造档案将被追责,影响升学资格。
三、档案内容组成
- 原档案保留材料:学籍表、毕业登记表、体质测试表、学考成绩表等;
- 新增报考材料:最新体检表、高考志愿表、报名登记表等。
四、特殊注意事项
1. 已被大学录取的复读生
- 需联系录取高校取消学籍,否则可能影响次年录取;
- 电子档案由考试院自动更新,无需自行取回;纸质档案按上述流程处理。
2. 档案遗失或破损
- 立即回原校补办,必备文件包括毕业登记表、成绩单等;
- 自行拆封的档案需重新核验,可能被认定为无效。
3. 新高考政策影响
- 复读生可保留原选科组合(如物化生/政史地),也可重新选科(但需评估一年内学习新科目的风险)。
五、常见问题解答
- Q:复读学校未要求交档案,是否正常?
→ 若档案已由原校移交或自行保管,则无需重复提交;否则需主动确认去向。
- Q:复读生属于社会考生吗?
→ 报名时按“社会考生”流程操作,但本质仍为往届生,录取权益与应届生相同。
总结
复读生需以原档案为基础,但必须重建高考报考档案。在原校复读则档案“静置不动”;跨校复读需“自提转交”;在家复读则“保管至录取”。务必确保档案连贯性,避免造假或遗失,以免影响升学。建议提前与原校、招考办确认属地最新政策。